2022年,農歷壬寅虎年,疫情進入第三年,原本希望借世衛組織“2022年將要結束新冠大流行”的吉言,以為這場疫情應該告一段落了,沒想到在3月份全國范圍內疫情卻再起波瀾,相比2020年初有過之而不無不及,簡單來說主要原因是因為變異后的病毒更加隱匿,傳播速度更快,再加上人的放松心理,總以為疫情會很快過去,總是以為疫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作祟心理一直存在,致使全國各地再一次扛起了抗疫大旗。
疫情三年來,關于物流供應鏈的話題從來沒有停止,但是說句很殘酷的話,物流從來沒有被真正認可過,以至于今年的疫情中,物流又成了眾矢之的,各種禁止下高速,各種停運,以至于出現了無奈苦笑的冷段子:客戶要發貨,物流封了,客戶那沒封;物流解封,客戶那封了;物流和客戶解封,駕駛員封了;駕駛員解封,物流又封了…然后物流人瘋了。
物流,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言,對于民生產品來講,物流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不僅僅是在太平盛世之下,更是瘟疫、戰亂、地震、天災等特殊時期下的重要保障手段,疫情雖然不同于其他特殊情況,但歷史上瘟疫也曾發生過數次,近距離來講,2003年的非典開始到2020年的新冠,中國已經也創造了一套適合國情特色的防控機制。
實際上,本不應該這么有苦笑的段子發生,我國物流供應鏈體系已經談了不是一年了,對于民生產品來講,從原產地到銷售終端的各個節點都已經基本上打磨了很久,但是始終在應急物流中如何實現供應鏈,卻很少有人提及,都說理論聯系實踐,但是在實踐面前,又沒有政府背書的前提下,一切都是看上去那么蒼白。
實際上我們已經建立了相當不錯的物流網絡體系,華東、華北、華中、華南等區域,干線網絡,中心倉、區域倉、網格倉的建立,各城市農產品貿易批發市場,可為什么在疫情之下,全國卻無法鏈接,除了地方政策各有千秋之外,不在乎物流不注重民生的思維一定會存在的。
不管是在疫情防控中的哪一個環節,我們希望能不能少一些事后補救,多一些事先預防,多一些主動,少一些被動,在政府是第一責任人的體制之下,先要認可物流的重要性,把重物流保民生也要加在抗疫組織架構中來。
反過來還是通過上海的這波疫情看物流存在的問題,已經發生的物流亂象已經路人皆知,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想想這波疫情之下凸顯出的物流民生問題。現實是不管是干線運輸,疫情支援物資,還是最后一公里社區團購都已經把平時物流的世外桃源場景打成了廢墟一片。除了對物流人的一聲嘆息,不知道還能說點什么才能撫慰一下作為物流人的那點僅存的自尊。不過一切都在趨向良好,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4月10日發布“關于規范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團購”價格行為的提示函,要求規范市場行為。
由疫情帶來的物流供應鏈連鎖反應也可窺見一斑,實體店面臨貨送不到,發不出的尷尬局面,對于整個國內的經濟發展也是消極影響,高速路上一路暢通,鮮有貨運車輛和私家車通行,其他疫情地區的民生問題也是尤為突出,以山東省為例,自3月份起,山東省各地級市無一幸免,均遭受疫情襲擊,致使大多數物流公司基本以停運為主。
筆者簡單列舉一下幾個關于疫情地區關于民生的無奈現狀:
1、農戶蔬菜嚴重滯銷。菜農家里菜賣不了,被封閉在家的老百姓卻沒有菜,這是一個十多年前就討論的課題,至今依舊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下面兩張圖片是筆者老家關于芹菜的真實對比。
2、從菜農的大棚到消費者,原產地冷鏈物流已經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以至于出現了政府人員直接跟菜農對接的尷尬局面,這個本應該是由物流解決的問題,又給政府本身就很累的防疫工作額外增加了不少負擔。
3、疫情讓若干菜農也受盡了苦頭,政府也不得不出面交涉,請企業協助處理,這本應該是物流供應鏈中保民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卻差點成了抗疫的犧牲品。
4、青島某商貿公司,平時主要以豆制品為主的銷售工作,主要服務于半島地區的商超、24H便利店、連鎖餐飲店等業態,疫情發生以后,在距離100余公里之外的工廠因為疫情原因,生產出現用人荒,即使成品生產完畢,物流車輛也無法正常運輸,導致近二十余天停止了一切業務,這樣從食品加工廠、物流方、商貿公司自身、消費終端等四個環節全部中斷,辛辛苦苦的營業成果因此會大打折扣,即使疫情過后,銷售能力只能慢慢恢復。
5、濰坊某食品加工廠,成品已經加工完畢,四處尋車,在各個平臺、物流群中發布信息,卻是無人問津,原來一有運輸業務都瘋搶的局面蕩然無存。
相信發生疫情的地區,上述情況肯定或多或少會存在的,對于各個地區來說,我們一方面要疫情防控,一方面還要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物流的支撐,其中保民生又是物流的基礎功能,我們要確保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也是抗疫的最終目標:抗疫不是不傳染,而是要穩定民心,促進發展。
但實際現狀,總感覺物流保民生這個詞在疫情面前非常低微。在生命健康大于一切、疫情大于一切的宗旨下,各地對物流包括民生在內的車輛大多數一刀切,各職能部門只顧天天在忙著做核酸,疲于做流調,卻鮮有人關注物流存在的合理性,更談不上物流供應鏈的前后貫通了。
但是我們也很欣慰的看到,針對疫情地區出現的物流亂象,諸如對部分地區對貨運車輛采取層層加碼、一刀切的通行管控措施,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關停,部分公路防疫檢測站擁堵,造成貨運受阻、物流不暢,部分地區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受到影響等等,4月7日交通運輸部已經相關負責人表示規范物流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具體措施,一是嚴禁在高速公路主線和服務區設置防疫檢測點,嚴禁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確保全國交通運輸干線暢通。二是要建立統一格式、全國互認、辦理便捷的通行證制度,確保通行證全國通行。三是要依法依規制定通行管控措施,不得層層加碼、一刀切,確保通行管控政策統一。四是要及時為貨車司機提供餐飲、如廁等基本生活服務,加密設置核酸檢測點,確保貨車司機服務措施到位。五是要加強區域協同、信息互通,做到統一匯總,及時發布,確保管控信息互聯共享。4月11日,國務院也下發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疫情防控期間重視對物流行業,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作為物流行業再次能在疫情期間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固然可貴,但是在實際疫情防控操作中會是怎樣,目前還不得而知。
實際上從2020年疫情發生之初,對于物流應急物流體系的搭建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到協會到專家層面,各種觀點層出不窮,但是卻鮮有人落實,說到底這還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總以為“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總是認為“自己管不了那么多,事情大了自然會有人管”,這些心態是不關心物流保民生的典型思維。
試想一下,如果是發生戰爭呢?這種應急機制如果不存在,想想是多么的可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不僅僅是戰爭之下的理論,同樣也更適合疫情之下。
我們必須抱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忘戰必危的教訓我們已經不是吃過一次了,我們盡最大可能不要亡羊補牢,不要當救火英雄,而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運籌帷幄。
2020年疫情以來,對于進口冷鏈食材方面,國家各地專門設立了監管倉集中監管制度,從入境報關、車輛人員消殺、核酸取樣等一系列措施,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在外防輸入的抗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的,為什么不把這種模式復制到國內疫情期間,我們應對進口食材就會做到,對國內疫情的防控保障民生應該會更加游刃有余吧。
作為物流人,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同樣都是疫情防控,同樣都是民生食材,為什么國內疫情發生時不能采取跟進口冷鏈食材同樣的國內保物促民生物流集中監管機制,對于外區人員與貨物進行集中管控,否則我們各地的農產品貿易交流中心發揮的作用是不是有些太狹隘了呢?除了平時保障本地居民的民生,在疫情等特殊時期,更是要起到集貨、分揀、轉運等特殊的抗疫中心。
我們不去鉆牛角尖去討論某個話題的存在合理性與必要性,但是我們一定要去討論某個話題的可以適應的場景,也給我們在將來討論物流供應鏈時提供了應急供應鏈實施的迫切性。
民生商品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其產供儲銷鏈條長、環節多、涉及范圍廣,需要緊緊圍繞原產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終端消費等多個環節,只有發揮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的作用,特別是作為政府作為各個環節的“一把手”層面,必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提前做好各種預防、應急管理運營機制,落到實處。
對于物流供應鏈保民生,筆者建議以下幾條,與同行共同探討。
1、各級政府要樹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概念,相應的抗疫組織架構中必須要有物流環節,確保民生,穩定民心,這是抗疫的基礎,政府第一時間發布穩定信息,特別是發布米面糧油、水果蔬菜、各大貿易中心、商超等供給充足。也只有這樣,一旦遇到突發狀況,才會保障市場穩定,秩序不亂,民心穩定,也只有這樣了,才能對有序、順利開展防疫工作起到有利促進作用。否則,對物流的一刀切,各種封路,這不是防疫,相反的,這是給防疫工作添堵,是人為帶來阻力。
2、政府提前與信譽良好企業或者國字號品牌物流企業簽訂突發狀況運輸協議,全程閉環管理,確保民生道路暢通。
3、過境車輛指定線路經過,對于外來車輛,除在下高速時做快速核酸檢查外,可以劃定當地物流園區為集中分散中心,物流中心設立核酸檢測點,實行三天兩測或者更高頻次的核酸方可離開,至少不能出現貨車司機堆積在高速路口,綿延幾公里,沒飯吃沒水喝,三五天也無法下高速的悲觀場面。
4、嚴厲打擊疫情違法犯罪行為,絕不姑息,特別是健康碼造假、瞞報行程軌跡、核酸報告造假以及不主動報備等惡劣行為,全國各地因此中招的不在少數。
5、繼續深化精準防控原則,由于物流行業的特殊性,所以對物流人員的管控在細化管理上更要下功夫,特別是對駕駛員的相關行程等更要實現精細化管理。
6、搭建從原產地到消費者全鏈條的無接觸物流供應鏈體系,盡最大努力減少貨運司機與其他人之間的接觸,實現兩點一線,充分發揮車輛定位系統的功能,確保各項數據有據可查。
疫情防控,防的是人,控的是心。只有人與心相互交融,才能讓疫情無處可逃。
疫情面前,不管是作為物流人還是作為抗疫團隊的一份子。
我們希望少一些事后諸葛亮的態度,我們需要更多的未雨綢繆的心態。
我們希望少一些物流界的負面新聞,多一些正能量的宣傳。
物流人,更希望有人懂,有人疼,有人愛。